贵圈星闻
贵圈热浪·星闻解码贵圈星闻
贵圈热浪·星闻解码4月29日,贾玲43岁生日当天,友人晒出的庆生照和路人偶遇的鲜活描述,让这位“国民喜剧人”再次冲上热搜。照片中,贾玲身穿深灰色工装外套,束发造型干练飒爽,标志性的酒窝和笑容让人倍感亲切。而网友偶遇时的一句“本人超瘦,谁说她复胖了?”,更是直接点燃舆论场。
从《你好,李焕英》到《热辣滚烫》,贾玲在导演与演员身份间切换自如,但公众对她的讨论似乎总绕不开“身材焦虑”四个字。这究竟是观众对女明星的苛刻凝视,还是她自我突破的勋章?
庆生照里的贾玲,显然与《热辣滚烫》拍摄期判若两人。拍摄时她先增重40斤再减重100斤的“自虐式”操作,曾让网友直呼“狠人”。如今镜头前轻松状态与“瘦”的分歧形成微妙对比:有人赞叹她为角色拼命的职业态度,感觉“演员的体型本就该为戏服务”;也有声音质疑“过度营销身材更迭是不是模糊了电影本身价值”。
值得玩味的是,公众对贾玲的讨论始终存在双重准则。男性导演转型时,舆论聚焦作品深度;而女性创作者如贾玲,却总被卷入“胖瘦审美”的漩涡。猫眼数据显示,《热辣滚烫》以8.1%票房占比登顶2024年冠军,但社交平台上“贾玲瘦了但不可爱了”“反弹预警”等话题阅读量远超电影细节讨论。
当“贾玲庆生”的热搜词条下,仍充斥着对身体指标的揣测时,咱们或许该反思:这场全民围观的“身材审判”,究竟在消费什么?一位女性导演用一年时间重塑形体完成作品,市场回报她34亿票房,却仍要用“是不是复胖”来定义其价值。
有网友犀利评论:“倘若男导演为戏暴瘦,标题会是‘艺术家献身’,而女导演只会被讨论腰围。”这种差异背后,何尝不是娱乐圈性别偏见的缩影?贾玲的“瘦身神话”撕开了行业对女性更严苛的生存规则——她们非得既扛票房,又当“励志符号”,甚至承担“维系完美”的隐形KPI。
当生日蜡烛吹灭时,或许咱们更该祝福的,是她能挣脱“被围观的身体”,真正掌控作为导演的话语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