厦门五缘湾大桥与历史文化名人故事

来源:作者:闪耀更新时间:2025-05-04 12:11:50

厦门五缘湾大桥风光

厦门五缘湾大桥由五座大桥组成,五圆恰好与“五缘”谐音,故而取名五缘桥。黄嵘 摄

厦门四面环海,因有成群的白鹭栖息,故别称“鹭岛”。岛上有文献记载的历史,可溯至唐朝,但厦门的建城史则要晚至明代。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年),为抵御倭寇侵犯,建成厦门城,意为“华厦之门”(厦通夏)。清乾隆《鹭江志》总论里说:“鹭岛者,泉东南岛也,以其为泉之门户,故曰门也”。从历史上看,筑城起即为海防御敌人之门,后又为郑成功“通洋裕国”之门,再后成为进出口、华侨进出之门,如今亦是开放之门。

重教兴学:朱子授业地,陈嘉庚故里

朱熹在同安县任主簿的四年里,完成了“逃禅归儒”的思想转变。他为官勤政,爱民亲民,在这里,朱熹深切体会到为官应该“务实”,而非不作为。

陈嘉庚一生资助或创办的学校有118所,他在1919年捐助兴办厦门大学时,公开认捐金额是当年个人资产总额的两倍。创办之初的厦门大学,被国民政府称为“基金充足、成绩甚佳,各种设备,亦极完善,方之他处,有过无不及”。

陈嘉庚曾说:“启迪民智,有助于革命,有助于救国,其理甚明。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,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,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。”这个道理,放到今天仍是一样。

刚柔并济:郑成功“情结”,林巧稚的梦想

在厦门,几乎人人都有“郑成功情结”,这是百姓对他表达推崇和敬仰的一种朴素方式。郑成功39岁的短暂人生里,有十多年时间留给了厦门。他以厦门为口岸大力发展海上贸易,使那段时期的厦门成为闽南最主要的港市聚落。

林巧稚被誉为“万婴之母”,她说:“我是一个中国人,一个中国的大夫,我不能离开灾难深重的祖国,不能离开需要救治的中国病人。”

爱国尚廉:苏颂“处事必公”,池浴德“无负天地”

苏颂历经五朝,处事精审、正派直道。他一生为官,从地方官一直到宰相,始终两袖清风。据《宋史·苏颂传》记载,苏颂任尚书、宰相时已然是中央大员,却“赡给常苦不足”。

池浴德,明朝嘉靖四十三年(1564年)举人,翌年考中进士,历任浙江遂昌县令、南京吏部考功主事等职,所到之处以秉公行事、勤政清廉著称。虽所任职务被视为“肥缺”,他却从不苟取一文、以权谋私。

春秋代序,千年已往。厦门面海而生、清风激荡,岛内东北端的五缘湾大桥巍巍矗立,见证着厦门的人文脉络。五缘湾大桥由五座大桥组成,分别为日缘桥、月缘桥、天缘桥、地缘桥、人缘桥,这五个桥的名字分别对应了不同的寓意,如月缘桥,寓意“海上升明月”;天缘桥,寓意“天涯共此时”;人缘桥,寓意“千里共婵娟”……五个缘寄托着中华儿女企盼团圆的美好愿望。(作者:蔡怡琳 苏允娴)

上一篇: 返回列表

网站备案:滇ICP备2023003446号-26Copyright @ 贵圈星闻, ALL Rights Reserved.